第二十二章1月4日(伍)(1 / 1)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二章1月4日(五)

对于体貌瘦弱的苏方达来说生活的变化跟略显健壮的吴爱民是完全相反的。占地、拆迁、补偿不知使多少人梦寐一夜暴富的改变如同天降福运一样在他身上悄然发生。这些使跟他在一起的每天辛辛苦苦为微薄收入精打细算生活的人顿时失去了心里平衡。这样的骤变同样使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感到迷惑,一时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跟在贫困中煎熬一样不知道以后将怎样生活下去。这是一个可笑的人生游戏场,尽管很多人不曾得到过一夜暴富的幸福感受,但是苦难的生活让他们饱尝了没钱贫穷的滋味。连一身高贵得体衣装都不能买得起,即使再年轻靓俊的容颜也不能吸引满足女人们喜好目光的现实,年轻的男人们彻底丢掉童真的认知不再相信支配婚姻和家庭依靠感情的无奈。毕竟很多婚姻在亲人天作地和的赞语中还没有结束,就闹剧一般因不值当的琐事又走进刚领完结婚证的大厅又排队换了一张离婚证的尴尬局面。是金钱从中充当可恨又重要的角色,金钱才是家庭婚姻的主宰和主角。

无论是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条件在婚姻一点不占优势的苏方达不知给他带来多少生存的困惑。就这样的一个人一夜之间突然对爱情有了选择,以前的时候是别人在对他选择的遗弃,现在却变成了他权衡利弊选择别人地挑拣。两个在以前都不可能成为他媳妇的女人,居然都愿意跟他走在一起,完全是跟感情无关的游戏。苏方达无忧无虑嘻嘻哈哈的表情给人感觉就像与烦恼无缘一样。他的理念正迎合有人说的与其愁眉苦脸的活过一天,倒不如把一切都看开高兴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愁眉苦脸又不是解救苦难的良方。苏方达天生乐观的情绪有时让心境狭窄的吴爱民有些反感。

特别是在吴爱民心情低落的时候,苏方达带着信任的心里不止一次跟他说起自己的私情,尽管带着真诚的寄托拿他当亲人想听听过来大哥的意见,吴爱民知道他心里早已选定了追求的目标,因此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里对他的坦言萌生嫉妒。想到他为自己的专爱目标不知曾经抱着多大的奢望,当这个目标第一次远他而去使他彻底失望的时候,他是怎样的怀疑过自己的人生还有没有活着的意义,此时那种彻底灰灭的失望又奇幻般成了希望,当奢望真的变成妥妥的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他却显得不够自信了。那将是何种的心情。尽管他知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少不得萌生出那种犹如苦读数载一朝中举喜极而悲的心里。

心情极其悲伤低落的吴爱民甚至对别人正常的嬉笑言谈都带着几分怀疑嫉妒讨厌的心里。在苏方达难免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的口气跟吴爱民说起他的爱情故事的时候,那种容易被人理解为炫耀的心里好像连他自己也不相信在这个世界自己居然还会有这一天。有意无意的使吴爱民感到这是对他心里痛点的挑拨。似乎在说,总不至于你死了亲爹别人也跟着你一起过着悲痛寡情的生活吧。

“大哥,跟你说吧,我每天都在跟庄玉玲通电话。他父亲已经不再干涉我们俩的事了。有一样东西真正让我感到了神奇,那就金钱,只要有了很多的钱,不但一下子治好了困扰几代穷人的疑难杂症,还会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你的人变得和善友好、毕恭毕敬、甚至服服帖帖。”

“人生何论得与失,不曾得来何来失。若无失去何来得,终了何论失与得。”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嫉妒的天性会轻而易举的把理性的思维搅乱。吴爱民不知从哪里看到过,也许是恰时编纂出来连自己也不知为什么会说出这些像佛语的话来。尽管苏方达以平常的语气跟他说着家事,在吴爱民情绪极为低落的时候不免理解为妥妥一种小人得志的心里感受。

苏方达是通过吴爱民的父亲吴成贵才跟他走在一起的,对于他的为人处世算不上是完全的了解,不过他绝不是一个城府很深暗藏心机的人。心里有啥嘴里就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话直说倒显得性格直率。这样的人心里没有一点的犄角旮旯,是藏不住一点事的,坦诚,喜怒尽显于色,冷热尽现于情。这是做人的根本,但绝不是做事,特别是做大事人的性格和素养。这样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去算计别人,不算计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不会去算计他。

***

田地不多的杨林镇人原本依靠种植果蔬用不了一身汗的力气就蹬车到城里的农贸市场换钱过光景。闲下来的时候,城里各种杂活不可或缺总能见到杨林人汗流浃背一脸恭维向小老板们讨价还价的身影。“老板咱们卖苦力的挣点钱实在不容易,讲好的价钱还少给……”“爱要不要,就这些,你们除了付出点力气,又没有任何成本,谁知道我们花着工钱还让你们练就出一副好身板呢?”“老板,话可不能那样说……”“滚,用得着你来对我指指点点吗?知道我的时间有多宝贵吗?分分秒秒都是金钱。”“知道有多少干完活一分钱不给,弄不好还要挨一顿打,我给你们还嫌少,要饭吃的还嫌饭馊,真是些不知好歹的东西……”时而听到好像做得仁至义尽反不被人理解的抱怨。

劳作虽说苦些累些,有时还会被人抢塞进一肚子闷气。但习惯这种生活的杨林人对城里的依赖如同果蔬与水土一样不可分离。经过一次又一次修建街道整齐的杨林镇在杨林人的心里也算是称心如意的家园。没想到人口的集聚,城市的扩容,迎来了杨林镇整村搬迁进城的大好时机。搬迁以后,人们再回到从前的杨林镇恐怕只有在影像中寻找曾经的记忆了。河道治理后这里将变成植种名贵树种的天然氧吧,青山绿水妆点下的城市也会变得更加秀美,只是不知那时的杨林人回到自己曾经居住过祖屋的高树下会是怎样的感想。人们在畅想中编织未来梦幻般生活的同时,各自心里却带着久盼的心里为以后的生活去向作打算。每个人的命运都即将面临着一场大的变化。

那天,夜已经很深了,贾小荣带着离婚后跟她生活在一起的与前夫生下的小男孩,来到苏家坐在炕上对苏方达的母亲一长一短说着毫无意义嘘寒问暖的闲话,先是帮着把屋里的炕烧得暖暖的,嘴里不停地叫着大娘,偶尔一时出现口误居然把“大”字给轻声掩过,“我看家里的被子需要重新拆换,都换上新棉冬天就更暖和了。”生活的那点把戏岂能瞒得过一个历尽苦难的老母亲独到的眼光。

留恋玉容思不断,春花秋月无始终。

比翼连理缠绵绵,归巢云雀唧哝哝。

伯牙鼓琴遇子期,高山流水情相通。

寝食难安病痴情,洛神游女来梦中。

文君新寡意相如,何以贵贱论志诚。

苏母觉得有些话到了不能不挑明的时候了,她从西屋的柜子里拿来两个通红的大苹果递给小男孩,小男孩怯生生的看着他母亲,“奶奶给的,拿着吧。”小男孩拿过苹果闻了闻,一脸的笑意。苏母跟贾小荣一南一北坐在暖炕上,并扯过一床被子连腿带脚都盖了。温和地说道。

“说心里话我从心里是喜欢你的,不但不介意你带着一个小子,还希望家里有一个一身健骨的男人来撑起这个弱弱的家。但这事儿你是知道的,我是不能做主的,更不能替达儿做主。你是过来人,你懂得比我多,年轻人感情的事我是不懂的。但我知道没有感情的两个人是不能走在一起的,那样是不会幸福的。都在一个镇里生活,我又亲眼看着你长大,又是遭到婚姻不幸的好闺女,咋想都算苦命的孩子。我怎么好忍心再伤你的心。再说,若不是遇上搬迁这样的大好事,达儿哪里有那个福分来娶你这样好的女人。”

话说到这分上,贾小荣心里彻底明白了,从此不再来苏家。倒是苏母以看小男孩的由头几次给她们送去时鲜的水果。

邻里友邦,遇短求长。时俗和睦,何论贫富。财薄命蹇,心善不变。文浅识广,处事不伤。

这位老母亲表面满是安慰的话,内心深处却早有主张。苏方达对庄玉玲心心相念是尽人皆知的,只是人们都以为是天方夜谭并不放在心上,何况她爹庄林以前怕跟苏家扯上儿女私情,把话说得简直使人无法接受,苏母也只好拿出从来就没想过高攀不起的姿态来。庄玉玲离婚又回到杨林镇,事情出现了转机,苏母偷偷找过杨林镇年事已高子孙满堂最会给人算命的寡婆。把两人的生辰八字拿给寡婆看她怎说?寡婆说苏方达跟庄玉玲的八字最合,说正因为他们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玉玲姑娘才会有短暂的婚姻不得不走上分离的结果,还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定会生男娃。谁都知道寡婆跟庄家是有亲缘关系的,苏方达挂满皱纹的母亲以找她算命的由头去探庄家的口风,还没开卦就把厚重的卦金押在了寡婆的眼前,原本见钱眼开心喜欢,又哪里经得住甜言蜜语来夸赞,贫居孤寡少人来问饥和寒,一番虚情假意嘘寒问暖,激动得擦着眼泪就是死了也心甘,岂不遂了人情趁机从中做保山,没准来生转世也得个一官半职的富贵少受些苦和难。

苏方达的母亲从心里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跟庄玉玲走在一起。佯装不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庄玉玲长得那么俏丽,跟自己的儿子站在一起明显有些不般配。尽管庄玉玲也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并不影响她在苏方达母亲心里的形象。寡婆这样的说词,正是苏方达母亲所求的结果。经寡婆这样一传扬事情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了。苏方达母亲对庄玉玲明显的亲近起来,庄玉玲去苏家的脚步也变得亲了,苏家太需要一个年轻的媳妇来陪伴这个儿子远在国外孤独的母亲。小女孩每次跟庄玉玲走进苏家家门的时候,老远就亲切地叫起“奶奶”,苏母听在心里高兴得好像自己亲孙女一样。

***

傅铭宇把那本精致的带着加藤诚挚信任,馈赠给他的关于李明义生前生活经历片段的小书放在枕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却不愿去想那段未完的被泪滴血痕染就带着伤疤的故事。漫无目的犹如脱缰野马般思绪的河流把他带到另一个居高临下远观澎湃历史深思的山崖。

对于这次的任务傅铭宇心里反复思索怎样才能做到双赢,即使不能实现双赢的结果,也绝不能走向双亏。最终即使北星公司赚不到钱,也要干出让人翘着拇指啧啧称赞的工程,也要把北星响当当的名声留在这里。晚睡前,傅铭宇纠结在未知的尚且以最坏最妥帖方向去努力未尝不是可行之路的思考中。

不禁使他想到,假如这是一支作战部队,除了旗帜鲜明的向世人昭示这是一支为正义而战的队伍,同时也要把仁爱之心付诸于光明磊落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是一支能打胜仗让人心服口服的队伍。因此,使他想到伟大的革命队伍成立之初进行的一次又一次整风运动。伟大的革命家之所以带着小米加步枪的队伍打赢全中国,赢得了不败至高无上神一样的敬仰,是伟大的革命家为受尽压迫的穷苦人民开辟了一条史无前例的无比光明的大路。为后人遗留下面临困境无所畏惧的宝贵遗产,即使倒下只要生命还有一息尚存依然勇敢地爬起来永不言败的必胜信念。伟人高瞻远瞩的思想不能不使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今人看来似乎都是小事,但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因小事犯错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制止不知会有多少不可逆转的大事发生。曾经是战场上的对手,遭到俘虏也要得到善待,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同一个战壕出生入死的战友就死在俘虏们的枪口下,以怎样宽大的胸怀咬着牙抑制住忍无可忍复仇的怒火来善待俘虏供他们衣食住行。今人可曾想过在后方补给严重不足的年代,有的战场争着抢着把倒下敌人的鞋子衣服拔下来穿在身上,自己粮秣尚且朝不保夕,还要节省下来分给俘虏。战争是无情的,人心却是温暖的。时代发展面对不同的社会情态完全套用旧时的法令兴许不够恰切,但不可能没有更好的恰如其分的机制来约束进程中发生的种种弊病。这些也许不是一个小小党员该去想的,话说回来,不要说自己是一名党员,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百姓,谁不愿伟大的国家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不由得使傅铭宇想到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场悲惨的战争。今天人们眼里的悲惨是对无数年轻生命天降灾祸殒命感到惋惜,绝不是对战争侵犯遭到惨败的哀悼。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拿破仑率领六十万大军占领了莫斯科。俄国军人毫无抵抗的逃跑了。那时莫斯科几乎所有靓男俊女绅士贵妇积聚在一起的舞会不发表几句对俄军让人窝火愤怒的话题就失去举办舞会的意义。“逃跑绝不是事前想好的战略部署,是毫无任何目的的躲避。”甚至成了对库图佐夫个人攻击的专场。库图佐夫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但是怎样做的人人都看到了。人们只能从以后的猜测来判断这位最具争议将军当时的意图。可以打败仗,但绝不能遭到力量悬殊士气正盛的敌人给带来毁灭性的无力回击的惨败。也许是避其锋芒,保存实力是库图佐夫当时想到的唯一的最好的战争韬略。为此不知遭到多少把他视为不抵抗、逃跑、独眼将军的诋毁辱骂。在一次著名的战役中舍生度外被敌人打瞎一只眼睛让人崇拜的库图佐夫,原本钦敬的伤残却变成了遭人攻击的恶语。俄国人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遇到了像库图佐夫这样忍辱负重的将军。库图佐夫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得到了天神的佑助。先是让入城的拿破仑大军觉得俄军闻风丧胆毫无战斗力,把完好的莫斯科拱手相让,拿破仑大军绝没想到胜利会来的如此容易。他们可无心做这里的主人,一心想着远离的家园,想着跟家人团聚的幸福。

莫斯科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留下了无数的珍宝,再开看看这位具有传奇色彩战神之说的拿破仑都干了些什么?既然没打算留做自己的家园,就没有必要为保护别人家园而感到可惜。拿破仑大军开始抢劫无数的珍宝,烧毁无数木质结构的宏伟建筑,再次重复上演两千多年前中原大地楚人一炬化为灰烬的悲惨。拿破仑的军队入城之前还是军人,进入城里都变成了罪犯,贪婪的欲望在不可抵御的噬虐中无所顾忌的发泄,财富重压之下谁还有心思去想战争那档子事。有的因为相互抢夺财物大动干戈。尽管拿破仑出台名存实亡的政令禁止抢劫,不过是制造更多的冤狱使无辜的俄国平民遭到冤死。战争的残酷在血淋淋的屠刀下变得毫无人性。何况拿破仑本人也在干着掠夺的勾当。每遇到建制奢豪的院落都在门面写下,“母亲的宅院。”就像烧杀劫掠过后建立的慈善院写下的“吾母之家”打算拉拢留守居民顺从他们的统治一样的荒唐。实在滑稽可笑。有一段话是这样评价的,这支军队就像无人放牧的牲口,可劲的祸害使他们生存下去的草料,干尽了连他们自己都感到震惊的事儿,所有的作为无不是露出灭亡的迹象。

在拿破仑人生命运看似最辉煌的时刻,远在那边的母亲却在默默地为他祈祷,“但愿这一切能够长久。”殊不知,这位被人称之为“战神”的矮个男人其作为早已超出战争概念的范畴。那位母亲不知道她祈祷下的儿子“伟大的荣耀”越长久越有更多无辜的生命在他的铁蹄下奔赴死亡的绝境。足以见得连他母亲都不相信他会成为世界长久的霸主。可想而知如此的行径下颁布的政令还能不能起到权威的作用。面对霜寒早降的俄国恶劣气候,拿破仑的大军连基本御寒的棉衣都没有,制作棉衣的材料当做不值钱的东西烧掉了,丰富的粮仓也烧毁了,留下的是些没用的值钱的珍宝,各种票面的纸币都变成了废纸。莫斯科无比寒冷的气候惩罚了这些抢劫犯。面对无法抵御的寒潮只有撤退一条路,面对仓皇逃窜的法国大军,跑路的俄国军队回过头以游击队的形式把他们一批批的消灭。纪律崩溃遂意劫掠的下场只有一个,毁灭。俄国军队以最低的损伤把拿破仑六十万大军推向了覆灭,天才战神的拿破仑以最愚蠢的方式把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死亡。

如果把一切都归咎于运气的刀锋非但没有让库图佐夫一败涂地,反倒出乎意外的保护了兵员伤亡,还借助天神的力量使敌人遭到惨败获得双赢;那么运气对于号称战神的拿破仑却显得毫不客气冷酷无情,开始就摆出了预想让其败亡必先使其疯狂的迹象。俄国军队舍弃了浮华的财物,保留了士兵宝贵的生命,所有的损失都变成了把握时机猛烈回击复仇的火药。

拿破仑尽管当时没有达到彻底覆灭,但大伤元气苟延残喘的余力再也不能看到前时的希望。当初是怎样一只威猛的雄狮,遭到重创后再也抖不起一点威风,就像一只拔掉獠牙的野狼,轻易落入猎人早已布置好的陷阱。灭亡中等待他从这个世界消逝的日子离他再也不远了。“如果那时进入莫斯科纪律严明也许就不会走到这个地步,如果那时……也许……,在圣赫勒拿岛他也许有过无数的如果、也许、假如之类的忏想,不过都无济于事了。真正的也许是,他根本就不是天生的战神,只是凭着天生数学的天才跟机缘巧合的运气把他推到了高耸的位置。

事理冥冥中似乎早就注定,似乎无形中向世人宣布,不管侵略者当初怎样嚣张,等待侵略者的下场只有一个,彻底失败下的死亡。犹如风暴席卷着大地,所有脆弱的生命都变得不堪一击,风暴裹挟着大火,似乎要把一切都彻底毁灭的架势。那就是倭寇入侵东方大地的场面。不管日本侵略者怎样像731部队在中国东北做出无比残忍的罪恶,不管事后以怎样的方式试图掩盖曾经的罪恶,历史的铁证将永远的铭刻在后人的心里。以致无论多少年以后,孩子们看到当时写真的画面总会吓得哇哇大哭,说,这简直比任何恐怖都更加灭绝人性的事怎么可能在世上发生!?以至于当初在日本侵略幸存下来的后人,不得不把孩子领进曾经活埋留下万人尸骨遗迹的现场来正视那段历史,矫正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敢去面对历史,难道那些被活埋被残忍杀害的孩子当初就不害怕吗?哭能顶什么用?害怕能顶什么用?当父母深陷于悲惨恐怖侵袭的处境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尽管他们的心尖如针刺一般的疼痛,尽管他们的喉咙咳血般发出吼声,一切疼爱都变成毫无意义的佑护,孩子的呼救哭喊都将变成世间最可痛最可怖的悲音稍瞬即逝。不能自强谁敢说历史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历史的教训不能不使人想到,真正损伤队伍元气的不是战争的失败,失败总结教训依然能够重整旗鼓恢复元气接着再战,更不是自然气候引发的不可弥补的损伤,只要士气不散任何外在因素都不可能把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彻底击垮。唯一的就像带有化学性质的腐败元素,不管多么强大的队伍一旦沾染腐败的瘟疫,毒瘤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会从骨子里彻底的烂掉。

傅铭宇不禁想到,拿破仑过后一百多年以后的东方大地上,一支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仅仅依靠人民的力量把不知强出多少倍拥有一流武器装备的庞大的队伍给彻底摧毁。堪称史实的奇迹。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跟今天的工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有,一定有。那是立党之初深得民心拥护的根本。作为一名党员,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把工作做到让人心服口服的极致。大革命初期谁也不能保证党的伟大事业是一定成功的。在人民前所未有光明的期待下,人民的意愿犹如挤压下奔涌的潮水变成不可阻挡的无限力量扫平一切违逆之敌。不妨用一个假设的概念来说,如果国民党依靠强大的武装力量取得胜利,胜利的目的是要领导人民,但所作所为是不得民心的,让人民继续给他们做牛马,人民是绝不会答应的,会遭到人民强烈的反抗,那样就不是取得真正的胜利,终究一定会被人民的力量给推到。那就是解放之初国民党错误的以为自己拥有强大的武装军队就把握着领导人民的权力,殊不知共产党领导下的真正代表人民意愿的力量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不得人心的国民党政权给击垮。人民的力量会失败吗?就像疑惑明天早上的太阳能不能从东方再升起一样使人感到可笑。人民相信共产党一切是为人民幸福谋发展。如同天是蓝的,阳光是明亮温暖的不争的事实。这是值得人们不眠之夜反复深思的历程!这是需要人们时刻铭记鞭策自励自勉的伟大辉煌!如今一切条件都是那时不可想象的,一切困难跟那时比起来也不再算作是困难。

傅铭宇之所以会想到这些题外的事,与多年不断学习深刻铭记时刻维护党的至高无上的形象有关。在付出同样时间跟代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扎实稳妥,一定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否则说了等于白说,白说不如不说,于是便形成了元旦休息结束后的那场看似平常却留人印象深刻的会议。

任何时候功劳都不属于提出建设纲领的个人,共同努力才是成败的根本。

最新小说: 一本杂录 扶苏造反,始皇帝棺材板压不住了 穿越古代,不留遗憾 长篇南河 汉末乱入争霸 梦泽塘 雪落北山 私梦游记 一路行之神传 我的浮生笔记